小议保护地栽培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护地栽培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保护地栽培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一,但目前普遍采用的生产设施仍是相对简陋的,在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国保护地栽培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十字路口,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对保护地栽培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力求为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地发展道路提供借鉴。
1.国内外保护地栽培的发展趋势
1.1国外保护地栽培发展趋势现在世界各国的保护地栽培发展很快,一些发达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二点:1.力求操作自动化保护地栽培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而目前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为此,发达国家发明了机器人来进行作业。另外发达国家也进行了种苗特性、优质种苗的选择方法、间苗方法等基础技术的研究。计算机的应用还为温室节能、施肥、经营管理提供了方便。例如园艺强国荷兰,以先进的鲜花生产著称于世,玻璃温室全部由计算机操作。2.环境因素控制自动化为满足植株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必须能够实现对环境的控制与调节。一般而言,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常采用二种方法:①单因子控制。指对温度、湿度、光照和CO2等环境因素进行单个控制,其中主要是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很容易影响到内部的小环境,靠人工不可能实现动态调控。②多因素综合控制。指利用计算机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调控。具体作法为:将各种作物对环境因素的要求输入计算机,当某一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其它环境因素便会在计算机的自动调控下作出相应的改变。
1.2我国保护地栽培发展趋势我国保护地栽培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主要是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在推动保护地栽培的发展,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保护地栽培得到了迅速发展。据资料显示,至1999年底,全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保护地栽培面积已近100万hm2,居世界第一。但采用的生产设施仍然相对简陋,在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我国保护地栽培的发展,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保护地发展道路。
1.发展无公害蔬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原来的吃新鲜、吃特色,到后来的吃营养,再到现在的吃健康。现如今,人们在购买蔬菜时,更多的是关注无公害蔬菜、绿色产品。无公害化生产是指在生产、运输、销售、贮藏、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因此,无公害蔬菜在符合人们消费心理的同时,也确实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无公害蔬菜将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
2.保护地栽培将实行重点区域发展目前,我国的保护地栽培呈现遍地开花的局势,有些地区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便盲目上马,结果导致连年亏损,即使盈利也是少之又少,起不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目的。为此,我们必须进行适地适栽。纵观国外保护地栽培的发展,凡是保护地栽培发展较快、发展较好的国家,都是实行适地适栽的国家,这样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保护地栽培的快速、健康发展。
3.大力推广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在我国发展很快,据统计,目前我国无土栽培面积约为温室总面积(20万hm2)的千分之一。大力推广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防止连作障碍和各种病虫害,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商品性;大力推广无土栽培技术,有利于实现工厂化生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推广无土栽培技术,可进行立体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
4.走保护地栽培企业化发展的道路我国保护地栽培虽取得较大发展,但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有现代化的大型温室,也有简易的塑料大棚;既有企业化的蔬菜生产线,也有家庭经营的蔬菜生产作坊。而且,在这其中,后者占大多数。它们一般没有什么抵御风险的能力,市场的稍许波动都会给它们造成灭顶之灾,况且我国的蔬菜市场还很不成熟。要使我国的保护地栽培取得更大的发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走“公司+农户”的企业化发展道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