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翅膀
种收全程机械化操作、手机“一键”搞定喷药施肥、小型无人机盘旋田间地头、大量高产高效新品种推广应用……近年来,由于科技手段的广泛“加盟”,渭南农业正在告别传统的粗放式农耕模式,向着科技驱动的现代农业转变,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里创造。
科技研发和推广并举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在农业科技方面已经形成了研发和应用推广并重的创新局面。研发主要围绕旱地小麦、玉米育种和稳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西甜瓜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的研究,果树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展开。推广则主要体现在拟定全市种植业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组织实施重大农业技术项目,组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耕地质量建设,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监测服务和技术指导,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预防与综合防治,负责农技信息化服务工作,组织专业技术培训以及提供农技信息服务和农业技术宣传教育等方面。
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离不开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条件的支持。我市陆续实施了设施日光温室建设项目,建设了5座不同结构的新型设施日光温室,分别为新型建筑模块日光温室(含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物联系统、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暖风机加温系统、外遮阳系统)、砖墙日光温室(含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装配式日光温室(含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装配式双拱双膜日光温室(含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无土栽培沟槽)、土墙日光温室(含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有效提高了设施农业的科研实验水平。我市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内各市农科所、省外农业科研单位、企业的合作,积极参与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等有关部门的项目申报,在“设施瓜菜”“旱地小麦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苹果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重点实验室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科研领域获得21个项目支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型农机具推广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和重要标志。我市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总动力达到560万千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分别达到9.87万台、1.64万台;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延伸到经济作物、林果、畜牧、设施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更为宽广的领域。实验示范中,我市先后购置了小区收割机、遥控智能打药机、小区播种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逐步推动新型科技手段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建立了土肥试验室、育种实验室和果实品质分析室,购置了德国布拉本德粉质仪、控温离心机、奥林巴斯BX53荧光显微镜、种子低温储存箱等试验设备,有效提升了农业科研水平。
科研工作成果丰硕
我市以农民生产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实用研究方向,深耕细作,持续发力,在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方面取得了一连串的丰硕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设施蔬菜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技术措施与综合应用”等8项成果,先后荣获全国渔业丰收奖、省科学技术奖、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市科学技术奖;“设施瓜类蔬菜主要病虫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由相关研究机构发明的“花粉打粉器”“一种农田水肥灌溉输送装置”“一种滴灌带简易回收机”等6项技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技术专利;自主选育的优质抗旱旱地小麦新品种“渭麦9号”,正在参加国家区域试验;“渭麦10号”“渭麦12号”正在参加陕西省小麦新品种审定试验;番茄新品种“西润2007”取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西瓜新品种“拓华帝龙”和“金至尊”正在申请登记。
我市农业科研推广人员先后在《中国农学通报》《北方园艺》《中国瓜菜》等杂志发表科技论文162篇;编撰出版科技专著《西瓜新品种栽培关键技术》一本;编印《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栽培技术》《小麦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现代化果园管理技术》《职业农民发展前景展望与农业政策解析》科普图书80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