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农学专业可视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中职学校如何提高专业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常年教学农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例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技术、花卉生产技术等。本文以相关专业课程为例,结合笔者可视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究如何提高农学课程上的教学效果。
1 农学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专业课的教学主要以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但由于理论知识多而广,实训教学往往只集中于几个重要的实际生产联系较少,更缺乏感性的认识,致使课堂枯燥乏味,质量不高。
2 构建农学课堂可视化的教学模式
中职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掌握该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生产行业各职业岗位的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任务。教师不仅仅要关注自己教什么,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展现他们学习的情况与反馈的成果,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调整课堂结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及提高教学效率。为此,笔者对在课堂中融入可视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2.1 可视化教学模式的构思
可视化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让教师看见学生的“学”,二是让学生看见教师的“教”,其根本在于学生的“学”。而目前,农学课堂中,该模式主要体现于实训课中,教师与学生能近距离、较为细致地观测到彼此的教与学,另外有少许静态可视(图标、图片)和动态可视(视频)可展现教学内容。
鉴于以上现状,笔者力图搭建更符合新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可视化教学模式,整合一个完整可用的资源库,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效。
2.2 可视化教学课堂的构建
构建的初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兴趣,突破重难点,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于是,笔者逐渐融入以下模式,使课堂丰富饱满。
(1)整合视频资源,贯穿教学全过程。中职生在学习专业课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知识点杂而碎,内容广而抽象,学生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因而视频资源的重要性尤为凸显。但目前在网络和资源库中的资源分布散,数量也有限,更新度很低,于是笔者尝试利用一些信息化平台搭建学生学习的桥梁。例如,笔者利用超星平台搭建专业课程平台,将网络视频资源、教材视频图文、微课视频甚至抖音视频整合于此,通过笔者发布的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在手机端观看预习视频或图文,笔者在后台检阅学生观看的时间与接收学生反馈的完成情况,有效提前做好备课准备,既完成学情分析,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升新知的好奇与求知欲。课中与课后,同样利用可操作平台发布任务与延伸,学生的“学”一览无余。
(2)转化教材课本,身体力行全课堂。中职专业课教材通常是版本比较久远,对于课本的更新也非常有限,因而转化教材课本,甚至进行二次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只有力求教材转化,将知识点更新与补充,才能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才符合社会对职业人的需求。笔者在教授花卉生产技术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花卉的识别有了足够的掌握,对于生产技术技能也有一定的实训经历,但是花饰搭配仅仅停留在了解或视频观看,并不了解当今社会的重要行业——艺术插花。笔者将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查阅与补充,制作精美的课件和采购些许花材,并要求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自行采取一些花材,教师身体力行演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小微技能胸花的制作。短短两节课,虽未必能领悟艺术插花的真正奥义,但对于简单轻巧的胸花设计会有很新颖的认识,促进学生课后的兴趣延伸与拓展。
(3)研学设计教具,趣味娱乐全方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应该激发学生求知拓展的动力。可视化教学便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游学于知识海洋中的重要模式。笔者在多年一线教学与大赛中感受到,课堂教具、操作平台给予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将知识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带来的成果潜力是无限的。例如数码显微镜可以使微观图呈现于显示屏,供多人分享展示;智慧农场系统是农业创客特色项目之一,能够自动检测影响农作物生长环境变量的实时变化,并进行自动管理和控制;思维导图的填写与制作,使学生梳理知识点,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关农业视频资源APP(农视网、蜜蜂TV、今日农事、农机耕等);利用Articulate Storyline2等动画制作软件,自主研发实训仿真虚拟平台,使学生边学边做边虚拟演练等。